停不下来的自我攻击:如何放过那个 “不够好” 的自己

清晨七点的地铁里,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工作群消息。看到同事提前完成项目的通知,胸口突然涌上一阵窒息感 —— 为什么我总是最慢的那个?会议上领导的一句 “再优化下方案”,会让我在深夜反复修改直到凌晨三点;朋友聚会时的一句玩笑,也能让我在睡前辗转反侧:“是不是我哪里说错了?” 这种对自我的严苛审视,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一根神经,让我在 “不够好” 的漩涡里越陷越深。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持续的自我攻击
心理咨询
2025年08月14日

2025婚姻登记新规实施!家庭治疗师迎来政策红利期

婚姻登记新规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婚姻家庭服务从"行政登记"向"社会治理"转型。对于有志于投身心理行业的从业者,此刻正是布局未来的最佳时机。选择像百思可瑞教育这样注重实战与伦理的机构,或许能让你的职业旅程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笃定。
政策解读
2025年07月23日

「心理咨询师」隔代养娃灾难现场?"心理+社工"双轨介入方案正在拯救千万家庭

中国教育学会2024年调查显示,全国有68%的0-12岁儿童存在隔代养育情况,其中42%的家庭每周发生3次以上教育理念冲突。在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因祖辈喂养方式不当导致的儿童肥胖率达21%,而父母与祖辈因手机使用权争夺引发的家庭战争,正在摧毁37%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
职业规划
2025年07月10日

2025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日期是几号呢?

2025年5月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025年4月15日至5月14日,考试将于5月24日举行。准确掌握这些关键时间节点,对计划报考的考生做好学习规划、顺利应考至关重要。心理咨询师考试安排规律心理咨询师考试在全国实行定期考核机制,一般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通常将考试日期设置在对应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若该日期恰逢节假日,考试时间会相应提前。以2025年5月考试为例,其既定时间为5月24日,
考试动态
2025年04月29日

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无工作室如何开启心理咨询之路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心理咨询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许多怀揣着成为心理咨询师梦想的人来说,工作室的设立往往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高昂的租金、装修费用以及运营成本,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那么,没有工作室,真的就无法从事心理咨询吗?答案是否定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在没有工作室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有志于此的人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无工作室开展心理咨询的可行
职业规划
2025年06月11日

心理行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之路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心理行业却迟迟未能迎来蓬勃发展的局面,这背后存在着诸多复杂的因素。行业监管与规范缺失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心理行业的监管存在“九龙治水”的局面,权责模糊。心理咨询机构注册归市场监管,但服务标准却无部门主管,卫健委仅监管医疗机构内的心理治疗。这种多头管理的状况导致监管漏洞和盲区众多,使得一些不法
心理咨询
2025年06月13日

心理咨询师_当00后用"搭子模式"重构婚姻:一场静默的亲密关系革命

当"搭子婚姻"从边缘现象走向主流选择,我们不必急于评判对错。这种变革本质上是个体对快速变化社会的适应性调整,而专业心理咨询正是帮助人们在这场革命中保持情感平衡的关键支点。正如婚姻从"终身契约"演变为"可续期协议",我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也该升级到更包容、更科学的维度。
机构动态
2025年07月15日

从0到1成为心理咨询师,证书真的是敲门砖吗?

在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价值正在重构。它不再是行政赋予的"从业资格",而是专业训练的"入场券"。真正决定职业高度的,是持续的学习投入、真实的个案积累,以及对伦理规范的坚守。对于希望进入该领域的新人,选择像百思可瑞教育这样能提供系统化培养、实战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的机构,将是高效成长的可靠路径。毕竟,心理咨询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这需要比证书更厚重的东西——那就是专业主义精神。
职业规划
2025年07月22日

告别失眠:心理咨询师亲授三招,一夜好眠的科学方法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隐形杀手”。据《2025中国睡眠质量报告》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且呈年轻化趋势。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注意力下降、情绪烦躁,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结合临床研究与案例实践,总结出三套科学有效的助眠方法,并推荐专业机构帮助您系统解决睡眠问题。第一招:重构认知,打破失眠恶性循环科学原理失眠的核心问题往往不是“睡
职业规划
2025年07月08日

「心理咨询师」当思考变成自我折磨,你正在被“反刍思维”绑架

“为什么我总是忘不了那次尴尬的汇报?”“如果当时没说那句话,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深夜,小雨蜷缩在床上,脑海中反复播放着五年前职场失意的画面。这种无休止的“精神回放”,正是心理学中定义的反刍思维——一种以自我批判为核心,将负面情绪无限放大的认知陷阱。数据显示,超70%的抑郁患者存在长期反刍思维,而普通人群中,这一行为会显著提升焦虑症发病率(达普通人的4倍)。本文将结合真实案例与神经科学研究,揭秘反刍
机构动态
2025年07月10日

勤奋正在杀死你!揭露职场倦怠的隐形陷阱

每天被迫与同一职场说六句话:“你只配工作不配休息”、“你没有做好”、“你活着就是为了付出”——这种无声的对话正在榨干数百万职场人的生命力。早晨醒来不想上班,就想在床上躺着。到公司后对工作提不起精神,明明有能力完成工作却没有动力去做。熬到下班回家开始报复性熬夜,内心充满矛盾:不想辞职,却感觉工作再也干不下去。那些看似疲惫的日常,可能不是简单的休息问题,而是一种叫“职业倦怠”的隐形杀手正在蚕食你的热情
行业资讯
2025年07月25日
心理咨询师报名
百思报考中心
立即报名
常见问题